“1953年7月的金城,我真没想到二十一军能顶着美军炮火一路插到前沿!”前线观察所里,一名作战参谋忍不住低声感叹。类似的惊讶实盘配资网站,不只一次出现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要说在第三野战军十五个番号里谁最受关注,往往是20军、27军那样的“显眼包”;可若论后来走出的高度,二十一军与三十一军这两个曾经排在“中游”甚至“下游”的部队,却把“逆袭”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1947年春,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在山东南部重组,司令员韦国清把部队的作风概括为“憨、猛、实”。这支后来改番号为二十一军的队伍,早期确实不算锋线尖刀。孟良崮、莱芜等战役中,它常被安排在左翼策应,把绝大多数战功让给一、六纵那样的“主角”。然而,支援位置并非等同于无所作为,二十一军在淮海战役濉南预备队期间,协助堵截黄百韬兵团南撤,硬生生截住了敌15军的增援路线,这才有后续双堆集合围的顺利完成。

1949年2月,三野完成整编,二十一军编入叶飞兵团。渡江作战时,一线突击依旧轮不上它,可渡江后的追歼,轮到二十一军唱主角。追击路上,他们拿下丹阳,断掉沪宁铁路,直接威逼上海西大门。韦国清回忆那段经历时说:“要抢在敌人前头,把路堵死。”一句话,道出二十一军日后屡屡充当“堵门楣”角色的军事基因。
进入朝鲜战场,二十一军仍旧不是志愿军序列里的头等拳头,可金城反击战里,它在狭窄的正面上撕开了五公里缺口,出动不过两个加强团却撂倒敌一个整团,迫使联合国军不得不暂缓北援。这一次,二十一军第一次在国际战场上打出了“憨、猛、实”的名声。
1958年7月撤回国内后,二十一军划归北京军区,1967年又远调兰州军区,防区转到河西走廊。很多人以为偏远守边意味着淡出视线,事实却相反。兰州军区幅员辽阔、地形多样,山地、高原、戈壁俱全,二十一军的训练科目从单一步兵扩展到装甲、航空、特战、防化一整套体系。通信团配发的野战自动交换机是当时陆军最先进的型号,工兵团在青海湖畔试爆新式洞库炸药——一支边防部队转身成为综合型合成劲旅。

1985年百万大裁军,二十一军不仅没被撤销,还升格为甲种集团军,番号保持到2017年。那年新一轮改革到来,二十一军化身第七十六集团军,建制调整,合成第14、56、62三个旅外加一个陆航旅,火力等级仍旧处于陆军顶配。自华东潮湿稻田到河西风沙戈壁,二十一军的“狠”已经成长为一种跨区域作战的默契。
说完二十一军,再把目光放到东南沿海。1947年夏,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在鲁南重组,外界评价是“底子薄、兵龄短”。战史里,十三纵的排名不止一次垫底。1949年番号改为三十一军后,最让它出圈的是一次“捡漏”——战略追歼阶段,三十一军跟随叶飞纵队一路南下,福州、泉州攻坚结束后,它被留下守备厦门,负责对台前沿。
对于一支步兵军而言,长时间守岛听上去枯燥。可厦门的驻地恰恰提供了天然的练兵场。从1956年开始,三十一军炮四师就在同安湾组织两栖登陆试验,用木船、渔船甚至改装帆艇反复练进滩头。别的军旅在大陆沙场练冲锋,这支部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潮汐、暗礁、逆光”这些并不常见的课目上。时任军长邹昌茂的一句口头禅,“不敢下水的兵不算合格”,渐渐成了三十一军官兵的共识。
机遇真正降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央军委明确提出“陆海空一体化”概念后,三十一军借地利之便率先得到两栖坦克和高速气垫艇。1995年,军属步兵第86师完成国产63A坦克试装。1998年长江九江大堤告急,三十一军两个团开赴灾区,直升机吊运冲锋舟进排水区,展示了海陆联动能力,“抗洪抢险英雄营”的荣誉就此落到第275团二营头上——既是抢险,也是两栖装备的实战检验。

二十一世纪初,三十一军逐渐确立海上突击专长,背后少不了新装备扶持。国产05式两栖装甲车下线,它们在厦门五通码头进行首批试航;同时期,海航电子对抗分队被编入军属陆航旅,负责滩头电磁压制。通过跨军兵种融合,三十一军在2013年成为全军两栖合成旅数量最多的集团军,部分营队还接受了美制GPS抗干扰测试,技术含量可见一斑。
2017年新体制重塑,三十一军更名七十三集团军,虽番字号改,但两栖基因为核心未变。军部迁往厦门同安区,依旧面向海峡,合成第一、第二、第三旅全部保持舟桥、中型浮箱能力;陆航第85旅装备直-19“黑旋风”,高速、低空、隐蔽,正好契合渡海场景。有人说七十三集团军是东南沿海的“尖刀匕首”,这把匕首的磨砺从1950年代那批木帆船就开始了。
回头再看第三野战军的“显眼”主力:二十、二十六军在1985年保留下来却列为乙种;二十七军虽然以“铁军”著称,改革中也没能逃脱换装改编。对比之下,曾被贴上“名不见经传”标签的二十一军、三十一军,反而在甲种行列里屹立多年。有人调侃,这是“低开高走”的典范,更准确说,是时代需求与自我进化的叠加。

两支部队的发展路径,一西一东,几乎没有交叉,却有共通:都在相对偏门的专长领域深耕,一支把高原、戈壁当课堂,一支把潮汐、暗礁当课本;都紧跟体制改革重新洗牌的节奏,主动谋求装备升级、兵种融合;也都用实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证明价值——金城反击、九江抗洪就是直观注脚。
历史往往青睐那些肯下笨功夫的团队。第三野战军当年的“中等生”,凭借多年积累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二十一军与三十一军的经历说明,作战序列的光环固然重要,可能否在新的安全环境里保持战斗力,最终决定部队能走多远、站多高。
2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