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枪王彦章,威名震四方。存孝若不在,谁人敢抵挡?连败三十六,银枪命丧亡。一首打油诗,说的便是残唐五代年间,那位在李存孝死后,号称“天下无敌”的铁枪王彦章。话说天下英雄,如天上繁星,总有那么几颗格外耀眼。王彦章连挑唐军三十六员名将,更用一招回马枪结果了与他齐名的白马银枪高思继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一时风头无两。可这天下,真就任由他一人纵横了吗?非也!能与他大战五十回合的高手,细数起来,尚有九位。而这九人之中,更有两人能胜他,一人能平他。今日,我们便要揭晓这三位绝顶高手的真实身份,看看他们究竟是谁家的将领!
话说这李存孝英雄一去,天下武林的格局便豁然开朗。原本被他一人光芒压得黯淡无光的众将,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其中,最先跳出来的,便是那手持浑铁枪,身骑雪花乌骓马的后梁猛将王彦章。他奉梁王朱温之命,兵出汴梁,直扑唐营。此人一出山,便打出了“日不移影连败唐军三十六员大将”的赫赫威名,其中包括金刀赫连铎、铜台节度使岳彦真这等沙场宿将,皆成了他枪下败魂。最惊心动魄的一战,莫过于他与白马银枪高思继的生死对决。二人大战五日,枪来枪往千余回合,最终王彦章凭借一招佯败后的“回马枪”,将这位枪法大家挑于马下。自此,王彦章威震天下,军中更有“王彦章马前,无三合之将”的传言。
然而,评书演义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真正的“无敌”。所谓“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王彦章虽强,却并非不可战胜。在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九位高手中,便有两位能稳稳胜他,一位能与他斗个旗鼓相当,战至天昏地暗也难分高下。这三人,乃是站在残唐武将金字塔顶尖的人物。其余六位,虽实力稍逊,却也个个身怀绝技,与王彦章大战五十回合,乃是绰绰有余。那么,闲言少叙,我们便从那毫无争议的第一名说起,看看究竟是谁,能让王彦章望而生畏。
第一位:毋庸置疑的胜者——“将不过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要说谁能稳胜王彦章,李存孝的名字若排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他乃晋王李克用的第十三位义子,是残唐十六杰中公认的头把交椅,后世更有“将不过李,王不过霸”之说,将他与西楚霸王项羽、隋唐李元霸并列,足见其勇。
话说这李存孝,并非凡人。书中言道,他乃是铁笼山中的一位方外高人亲传的弟子,不仅学得一身惊天动地的武艺,更得了三卷六甲天书,通晓兵法韬略。李克用初见他在西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便惊叹道:“此六甲神将也!”可知其力,已近乎神魔。他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手中那杆禹王神槊,重达八百斤,与李元霸那对擂鼓瓮金锤分毫不差。坐下更是神骏“墨麒麟”,乃是西凉进贡的烈马,性如野火,力大无穷,寻常宝马被李存孝轻轻一按便会筋骨断折,唯有此马能承其神力。
李存孝的战绩,堪称一部“秒杀”集锦。旁人眼中难缠的对手,在他面前往往走不过一合。譬如那绿林悍将孟绝海、邓天王,皆被他一个照面生擒活捉。而我们今日的主角王彦章,在李存孝面前,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却说当年,王彦章初出茅庐,凭着一身本事,在朱温帐下颇受重用。一日,两军对垒,王彦章奉命出阵挑战。他催动雪花乌骓马,手挺浑铁枪,在阵前厉声高喝:“唐营之中,谁敢与我王彦章一战?”
唐将这边,连出数将,皆被他三五个回合杀得大败而回。王彦章愈发得意,在阵前哈哈大笑道:“李克用号称雄兵百万,猛将千员,我看都是一群土鸡瓦狗!快叫你家李存孝出来受死!”
话音未落,只听唐营中一声炮响,一员大将如黑色闪电般飞驰而出。来将头戴紫金盔,身穿乌金甲,手持一杆长大的禹王神槊,坐下那匹墨麒麟宝马,四蹄翻飞,快如疾风。正是晋王麾下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来到阵前,虎目圆睁,声如洪钟:“王彦章,休得猖狂!我李存孝在此,你待怎讲?”
王彦章见李存孝出马,心中虽惊其气势,但仗着一股傲气,冷哼道:“来得正好!我正要会会你这所谓的天下第一!”说罢,他双腿一夹马腹,手中浑铁枪一抖,使出一招“毒蛇出洞”,直奔李存孝前心刺来。这一枪,又快又狠,寻常将领断难躲避。
然而,李存孝只是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冷笑。他根本不曾招架,待那枪尖将至面门,他猛地一探猿臂,竟然不闪不避,直接用两根手指夹住了王彦章的枪杆!只听“嗡”的一声,那势大力沉的浑铁枪,竟如被铁钳夹住一般,再也难进分毫!
王彦章大惊失色,他只觉自己的枪杆仿佛刺入了一座大山,任凭他使出平生气力,竟也抽之不动。他心中暗道:“不好!此人力气怎会如此恐怖?”
李存孝淡淡一笑,手指微微一拧,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那精钢打造的枪杆,竟被他硬生生折断!随即,他手臂一挥,将断枪掷于地上,另一只手持着禹王神槊,如泰山压顶般砸了下来。这一槊,未曾用上全力,但那呼啸而来的风声,已让王彦章肝胆俱裂。他哪里还敢抵挡,急忙一拨马头,狼狈不堪地逃回本阵。整个过程,不过一两个回合。
后来,王彦章不服,二次挑战,结果更是凄惨,被李存孝不出三合,一槊打下马来,若非梁军拼死相救,当场便要殒命。这两次交手,彻底打碎了王彦章的傲气,也让他深深明白,只要李存孝一日在世,这“天下第一”的名号,就永远轮不到自己。因此,他选择蛰伏,直到李存孝被奸臣康君立等人陷害,惨遭五牛分尸之后,他才敢再度出山,横行无忌。所以说,李存孝能稳胜王彦章,是板上钉钉,毫无悬念之事。
第二位:智武双绝的胜者——白袍小将史建塘
如果说李存孝是以绝对的力量碾压王彦章,那么第二位能战胜他的人,则是凭借智谋与武艺的完美结合。此人,便是白袍将军史敬思的儿子,九世良将之后——史建塘。
话说高思继被王彦章用回马枪挑杀之后,唐军士气跌入谷底,无人敢再与王彦章交锋。李克用的义子,后来的后唐明宗李嗣源,一筹莫展,只得前往叔父李友金处搬请救兵。正是这次求援,引出了我们这位智勇双全的青年才俊。
史建塘当时正在李友金麾下效力,听闻王彦章猖狂,高将军惨死,他挺身而出,慨然领命。李友金拨给他健将八员,精兵两万,由他统率,飞赴鸡宝山前线。史建塘一到,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将才。他没有急于出战,而是先勘察地形,随后布下一座精妙绝伦的“三才阵”,专等王彦章前来。
王彦章听闻唐营换了主帅,乃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口小儿,心中便存了轻视之意。他提枪纵马,来到阵前,只见唐军阵法严谨,旗幡招展,透着一股森然之气。王彦章久经沙场,一看便知此阵非同小可,心中暗赞:“不知是哪位高人布下此阵?倒有几分门道。”
待他看到出阵的史建塘,一身白袍银甲,面如冠玉,年纪轻轻,那份赞许立刻化为了轻蔑。他大笑道:“唐军无人了吗?竟派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来送死!”
史建塘面不改色,朗声道:“王将军,休要以貌取人。你连败我军大将,今日我史建塘特来会你,阵前单打独斗,你可敢应战?”
“有何不敢!”王彦章怒喝一声,催马舞枪便杀了过来。
两人在阵前战在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王彦章的枪法大开大合,势如疯魔,一招一式都带着千钧之力。而史建唐的枪法则灵动飘逸,如行云流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化解对方的猛攻。枪来枪往,转眼间,两人已斗了两百多个回合,依旧是不分胜负!
王彦章越战越心惊,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文弱的青年,武艺竟如此高强,耐力也这般惊人。他心中焦躁,便想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殊不知,史建塘也早有准备。
又斗了十余合,王彦章卖个破绽,佯装力怯,拨马便走。史建塘看在眼里,心中冷笑:“想用对付高将军的计策来赚我?我岂能上当!”但他却将计就计,催马紧追不舍。王彦章见他追来,心中大喜,估算着距离,猛地一勒马缰,便要使出那招百试不爽的“回马枪”。
就在王彦章转过身来的那一刹那,史建塘动了!只见他左手持枪,右手却从背后“唰”地抽出一根亮银水磨鞭!这便是他压箱底的绝技——“枪中夹鞭”!王彦章的回马枪刚刚刺出,眼前便是一道银光闪过,紧接着,只觉背心一阵剧痛,仿佛被万斤巨锤砸中!
“噗!”王彦章一口鲜血喷出,险些栽下马去。他哪里还敢再战,拼命催马,仓皇逃窜。史建塘本欲追击,但他的目的并非阵前斩将,而是要将王彦章引入三才阵中,将其生擒。可惜,阵中负责镇守一阵门的将领张夷一时轻敌,被负伤的王彦章拼死冲开一个缺口,让他逃了出去。
虽然此战未能生擒王彦章,但史建塘凭借个人武勇,堂堂正正地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王彦章,这在当时,除了李存孝,再无第二人能够做到。后来,也正是史建塘巧设“五龙二虎”之计,将王彦章彻底困死,最终逼得这位一代悍将拔剑自刎,结束了他传奇又悲壮的一生。因此,将史建塘排在第二位,乃是实至名归。
第三位:棋逢对手的平手——白马银枪高思继
说完了两位能战胜王彦章的高手,我们再来看这位能与他战成平手的英雄。他,就是上文提到过,最终殒命于王彦章回马枪之下的白马将军、高家枪的创始人——高思继。
有人可能会问,高思继明明死在了王彦章手里,为何还能算作平手?诸位看官,评书中的胜负,不能只看最后的结果,更要看交战的过程。高思继的死,非是技不如人,而是败于轻敌与算计。
高思继,出身武将世家,乃是后来《说岳全传》中武力天花板高宠的先祖。他自幼习武,不仅精通家传枪法,更曾拜“银枪老祖”澹台誉和“金枪老祖”夏鲁奇为师,学得飞刀绝技与“北霸六合枪”。后来他融会贯通,创立了威震天下、流传后世的高家枪,甚至还曾代师传艺,教过杨家将的鼻祖火山王杨衮。
他的武艺,与王彦章本在伯仲之间,甚至犹有过之。我们来看一个对比:王彦章是在李存孝死后才敢出山,连败唐军三十六将;而高思继,在听闻自己的义兄金刀赫连铎被李存孝打伤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去唐营叫阵,指名道姓要打李存孝,为义兄报仇!虽然当时李存孝因病未能出战,但高思继在唐军阵前,一口气连赢了七十二阵(此处“阵”意为“场”),这份胆气与战绩,丝毫不逊于王彦章。
我们再来看他与王彦章那场惊天动地的对决。两人在阵前相遇,一个是铁枪无敌,一个是银枪绝世,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第一日,两人从清晨战至日暮,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第二日,再战三百回合,依旧平分秋色。就这样,两人足足打了五天五夜,交手超过一千五百回合!
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如果一方实力明显强于另一方,绝不可能缠斗如此之久。在这五天的激战中,高思继凭借精妙绝伦的枪法,长期占据主攻位置,枪出如龙,招招不离王彦章要害。而王彦章则凭借过人的力气和坚韧的毅力,防守得滴水不漏。
问题就出在这里。或许是长时间的进攻让高思继产生了一种错觉,他认为王彦章的本事终究还是略逊自己一筹,只是凭着一股蛮力在硬撑。所以,当第五日黄昏,王彦章久战之后突然卖个破绽,拨马败走时,高思继根本没有多想。他只当对方体力不支,终于要败了,便立刻催马追赶,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他哪里知道,这正是王彦章精心策划的陷阱。王彦章此人,不仅勇猛,更有枭雄之智。他算准了高思继连日强攻之下的骄傲与急切,故意示弱。就在高思继的坐骑追至自己马后,枪尖即将及体的一瞬间,王彦章猛然发动了那致命的一击!他身形在马背上疾速一转,手中浑铁枪自肋下闪电般向后刺出——这便是名震天下的“回马枪”!
高思继全神贯注于追击,万万没想到对方竟有此绝招。等他反应过来时,那黑沉沉的枪尖已然透胸而过。一代枪法宗师,就此饮恨沙场。他的死,虽败犹荣,他与王彦章的实力,实乃不相伯仲。若非一时大意,谁胜谁负,尚在未定之天。因此,将他列为与王彦章平手的存在,是为公允。
各有千秋:三位能战五十合的沙场名将
说完了这“两胜一平”的三位顶尖高手,我们再来看其他几位同样能与王彦章一较高下的英雄。他们或许无法取胜,但凭一身武艺,撑过五十回合,绝非难事。
首先要提的,是罗成的后人,使罗家枪的罗兆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武痴”,一生以挑战强者为目标。他与王彦章并无直接交手记录,但他的实力,可以从他挑战李存孝的战绩中窥得一二。他曾三次挑战李存孝,前两次皆是一招败北。但他毫不气馁,回去后更加刻苦地锤炼枪法。第三次挑战时,他竟成功接住了李存孝的三招!虽然因此身受重伤,但能让天下第一的李存孝出到第三招,这份能耐,放眼天下已是凤毛麟角。李存孝也佩服他的毅力,对他多加鼓励。罗兆威虽从此退隐,但他能接李存孝三招,对上王彦章,斗上百八十回合,想来不成问题。
其次,便是杨家将的始祖,火山王杨衮。这里的杨衮,还是年轻时期的他,外号“金枪将”。在著名的“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一役中,杨衮承担了正面诱敌的重要任务。他与王彦章在阵前单打独斗,大战了七八十个回合。虽然单挑实力尚不及王彦章,但他身怀“走线铜锤”的暗器绝技,交战中时常冷不防祭出,打得王彦章手忙脚乱,为最终将其引入埋伏圈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有,就是杨衮的结义大哥,金刀刘知远。刘知远在残唐十六杰中排名第五,武艺非凡。在王彦章“日不移影”连败唐军时,刘知远曾挺身出战。他与王彦章大战了五十多个回合,最终在王彦章使出“枪上加鞭”的奇招时,躲避不及,被一鞭打得吐血败回。虽然落败,但也实实在在地证明了他有与王彦 an 章大战五十合的实力。
虽败犹荣:三位勇气可嘉的豪杰
除了以上六位,还有三位勇将,同样具备与王彦章一战之力。
其一是高思继的儿子,“高鹞子”高行周。为报父仇,他在“五龙二虎”之计实施前,也曾与王彦章有过正面交锋。他继承了高家枪法的精髓,又得杨衮指点,枪法更进一步。他与杀父仇人王彦章大战了五十余合,虽未能取胜,但其孝心与勇武,令人敬佩。
其二是王彦章的亲弟弟,王彦竜。他的武艺乃是王彦章亲手调教,深得真传。他虽未与兄长交过手,但有过“枪刺六将”的辉煌战绩,且对王彦章的招式路数了如指掌。若兄弟二人对阵,凭着这份熟悉,王彦竜支撑五十回合以上,想必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一位,是朱温麾下的第一猛将,庞师古。此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擅使一对链子大锤。他与王彦章也无交手记录,但他的勇气与力量,足以让他位列此榜。当年为救朱温,在众将都被李存孝吓得魂飞魄散之际,他竟挺身而出,以手中大锤掷向李存孝。虽被李存孝一槊将锤打回,震死当场,但敢于向“神”挥锤的勇气,世间罕有。这份胆魄和力量,让他面对王彦章时,绝不会未战先怯,凭着一股悍不畏死的劲头,斗上五十回合,亦是有可能的。
纵观这九位英雄,有的凭神力碾压,有的靠智谋取胜,有的以精湛武艺打成平手,更多的则是凭借一身胆气与苦练的本领,敢于挑战当时的“天下无敌”。从李存孝的绝对统治,到史建塘的智勇双全,再到高思继的棋逢对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武力的比拼,更是一部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残唐史诗。这便是评书演义的魅力所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最安全的线上配资平台,永远有新的传奇等待着被书写。而这九位能与铁枪王彦章一战的豪杰,也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闪耀在故事的长河里。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