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正规配资平台app,近期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下属的燃气轮机研究机构(GTRE)向印度国防部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征用两架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斗机,计划将其改造作为飞行试验台。
苏-30MKI
这或许意味着印度正在切实推进其大推力军用发动机国产化计划。2024年9月9日,印度国防部与印度斯坦航空(HAL)签署生产合同,将在俄罗斯的许可生产授权下生产240台AL-31FP发动机,用于装备苏-30MKI战斗机。根据合同的内容,在早期阶段该发动机的印度国产化率要达到约54%,合同结束时将提升到63%。
目前还不清楚俄方在技术转让中具体做了哪些内容的保留。一般而言,提供技术的一方通常会倾向于转让外围性质的部件和系统,但保留技术含量最大、设计制造难度最高、溢价最高的关键部件和子系统,如涡轮叶片、燃烧室、高压压气机、发动机控制系统等。
展开剩余82%AL-31FP发动机
印度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项目假想图
另一方面,尽管印度政府表示合同目标是“满足苏-30MKI对于发动机的持续需求”,也就是说产品将主要用于替换寿命耗竭的发动机,支持苏-30MKI延续服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印度政府短期内很难从其它渠道引进、或是通过独立自研获得大推力发动机,以满足AMCA等新一代飞机项目的动力需求。因此,不断提升国产化程度,逐步获得AL-31FP发动机的核心技术,大概率是印度实现大推力军用发动机自主研发的最现实途径。
DRDO是印度国防部下属的机构,负责军事技术的研发。尽管该机构在命名上与美国DARPA(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近似,但机构性质和业务范围上存在很大不同。
综合目前二者相关新闻来看,DARPA是相对纯粹的研究机构,规模较小,主要负责高风险的前沿技术探索和项目孵化,在取得关键理论和技术突破以后,DARPA会将研究成果转交给军方或者工业界,由后者实现具体应用和量产。
印度的DRDO,规模则要大得多,不仅下属有几十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而且其产业链条覆盖了基础研究、样机研制和批量化生产。在组织结构特征上,DRDO更接近苏俄式的军工科研院所体系。
“难产”数十年的卡佛里发动机
GTRE是DRDO的一个下属实验室,主要负责军用喷气发动机和船用燃气轮机的研究工作。由于适配LCA“光辉”战斗机的卡佛里(Kaveri)航空发动机及其衍生的船用燃气轮机一直没有取得实质化进展并实用化,GTRE在印度国内经常遭受各方公开批评。
在针对GTRE的批评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经常被提及,包括发动机叶片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热端涡轮叶片的高温合金材料和工艺研发能力不足,缺乏能验证90KN以上推力级别的风洞和飞行试验台等。
在此次GTRE关于苏-30MKI的最新提案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对上述短板的解决方案。印度媒体评论称,该提案旨在加快关键发动机部件和系统的评估和验证,为将其整合到印度本土战斗机项目铺平道路,例如,“光辉”Mk-2 战斗机和AMCA。该提案详细描绘了一套全面的测试、认证和风险缓解方案,是在“印度制造”战略下,国防制造业发展必需的配套计划。
根据媒体报道,该提案表示将在两架苏-30MKI战斗机上加装额外的仪器,用于评估国产化的发动机部件和子系统。额外仪器将在飞行测试期间收集实时数据,从而分析GTRE研发部件和子系统的不足之处。
切开的AL-31F高压涡轮叶片
已公开的提案内容包括:
1、关键参数对比
GTRE计划将印度生产的国产部件和子系统,与国外原始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同等产品进行比较。这将涉及在真实飞行条件下,监测推力、燃油效率、热动力学和结构完整性等参数。监测得到的关键参数差异将成为GTRE进行改进涉及的核心基础。
2、引入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性分析(FMECA)
3、通过有限部件测试完成过程验证
GTRE认为相较于对整个设计进行验证,更好的策略是通过对关键部件进行测试,确认生产制造和组装集成的过程符合标准。这种方式能在确保关键部件满足质量标准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测试时间和成本。
4、有限加速任务测试
GTRE建议采用阶段性的性能指标推进方案,对国产化部件进行定寿并授予使用许可。即在实际飞行测试中得到可接受的数据后,首先赋予部件较低标准的初始许可;在随后的不断改进迭代中,随着测试结果的不断进步,逐步授予更长寿命指标的后续许可,实现渐进式的持续进步。
5、利用飞行试验台进行加速认证
GTRE建议通过利用苏-30MKI作为飞行试验台,获得基于真实飞行的数据,减少对于地面长时间模拟和测试的依赖,加速国产发动机部件和子系统的测试认证过程。
LCA终于在近年达到实用化水平,但卡佛里发动机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总体来看,GTRE的总体思路是先进而切实的。一方面,大规模引入了全球先进科研和工业领域已经充分验证过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比如强调过程控制和系统化的可靠性分析,以及快速持续的迭代发展。另一方面,GTRE也综合了基于印度国情的实用主义思路,比如提出要通过国产化部件和子系统的替代研发逐步走向更完整、更高级的航发测试和研制能力。
不过最终这些提案建议是否能够落实在行动上,依然要看后续的工程结果。GTRE的大推力发动机国产化之旅,未来到底如何发展,还需要拭目以待。
文案:候知健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发布于:北京市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官网入口_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